书法家赵浩如:魏晋风骨,文人意象
赵浩如,1938年生,云南昆明人。著名书法家,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,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,云南省诗词学会原会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云南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,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和楚辞学者,研习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门下。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
赵浩如,1938年生,云南昆明人。著名书法家,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,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,云南省诗词学会原会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云南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,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和楚辞学者,研习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门下。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
当宣纸遇见像素,当狼毫邂逅触摸屏,书法这门古老艺术正以惊艳之姿在互联网上重生。数字时代的浪潮非但没有冲淡墨香,反而为千年文脉注入蓬勃生机,让翰墨丹青在虚拟空间绽放出新的华彩。
北魏时期,佛教因统治者的推崇迎来发展高峰,成为乱世中民众的精神寄托。这一时期,佛教突破地域限制,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,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。统治者不仅广建寺院、开凿石窟,如闻名遐迩的云冈石窟便始于北魏,还邀请高僧译经弘法,使佛教教义得以广泛传播。在艺术表现上,北魏
关注过民国历史的朋友,都非常熟悉,蒋中正和周恩来曾经也是上下级,不仅如此,也是同事,虽然这样,但是,他们的合影却非常少见,而这张照片,却让我们眼前一亮,二人都身穿军装,都非常消瘦,站在了最前列,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合影了,难得一见,而周恩来写给蒋中正的信,恐怕你也
每次欣赏伟人的书法,都让人肃然起敬,尤其是欣赏伟人中后期的作品,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涌上心头,众所周知,伟人中后期的书法,自成一体,独步书坛,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,而其早期的书法,对传统的继承,还是非常明显的,诸如下面的这封小楷书信,这封小楷书信,难得一见,并且
时维仲秋,节届先师诞辰;地踞曲阜,境凝尼山瑞气。洙泗汤汤,漾千年礼乐之波;杏坛郁郁,笼百代弦歌之韵。缙绅之士执笏,鸿儒硕学怀章,海外宾朋负笈,四海学子倾襟——皆聚孔庙,以荐馨香,恭祭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丘,敬表追思之诚,再阐仁道之韵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在整理馆藏文物时,一则震惊中外文物界的发现悄然浮现——一卷尘封已久的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被意外揭开面纱,这卷作品不仅填补了书法史研究的诸多空白,更以确凿证据还原了“书圣换鹅”的千古真相。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众多书法珍品中,文震孟的《行草七言联句轴》虽不似“天下第一行书”那般家喻户晓,却以其兼具魏晋风骨与文人气象的笔墨,成为明代行草书法的经典之作,值得细细品味。
“建安枭雄”——曹操(155~220),字孟德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东汉末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